首页 行业 查看内容

当前通讯!“卷不动”的当代小孩:父母越来越内卷,孩子却更躺平了

2023-06-29 14:52:12

来源: 花影故事

导读:中国式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,折断了孩子飞翔的羽翼,还要责备他们不会飞翔。


(资料图)

1、每个孩子都有贪玩的天性。

前几天,我频频刷到一位“小网红”。

小朋友刚开始的视频,和其他没有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拍出来没有多大的区别,在家里四处折腾,时不时打翻个花盆、摘盆栽里面的橘子、用火龙果涂镜子……

后来,在他的一系列操作下妈妈忍无可忍,决定送他去农村劳动改造一下,希望他能通过劳动让从混世小魔王,变成听话的乖宝宝。

然而,去了农村的小朋友,犹如找到了魔法大门的钥匙。天天不是下河抓鱼回来当宠物,就是去河边帮大娘大婶洗衣服、浇水扒菜那都是日常操作。

他的视频大火,是因为奶奶送给他一群小鸭子,小朋友大爷式地溜鸭,让他一下子吸粉80多万,成了一名“网红”。

再看小网红没去农村前,妈妈的操作妥当吗?

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贪玩的天性,在我们大人看来,真的很糟糕,但是对于他们来说,这便是“童年”。

我们慢慢成熟,渐渐懂得了规则,学会了人情和世故。

开始用我们认为的“有用”去要求孩子,却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丢掉了童心、失去了快乐。

孩子就是孩子,我们为什么要那么早的给他们带上枷锁?

孩子就是孩子,不要用大人的标准要求他,不要用大人的眼光评判他,更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他。

想起美国教育家金·约翰·培根曾对所有父母发出的强烈建议:

“把孩子所需要的轻松环境还给他们,让他们重新与他们真正的自我,属于他们的世界联系在一起,把他们从我们成人充满压力与紧张的世界中解救出来。”

孩子,就应该是无忧无虑的,没有包袱和任务。

孩子,就应该是无拘无束的,肆意而狂放。

要知道,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。

人生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,跌宕起伏才最真实,就像心跳一样,有高有低。

2、觉得孩子很差劲时,其实是你太着急了。

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孩子很“差劲”,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达到我们的心意,可是换位思考,他们才几岁啊!所以,真不是孩子差劲,而是为人父母的我们,太过着急了。

接连几天给孩子辅导了一会儿作业,就想让孩子这个期末便考个100分;今天让孩子改一个习惯,便要求孩子以后不能再犯;现在给孩子说了不能挑食,等会就希望孩子什么都吃……

试想一下,这些要求,作为大人的你,能否做到?

你工作上的错误,领导说了之后,你是否能保证永不再犯?你喊着说要自律,要早睡早起,要运动,是不是就一定能做到?

成功不是一蹴而就,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,太过着急只会适得其反。

曾有人问过鲁豫:“你采访过许多成功人士,他们身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点?”鲁豫的答案是“不着急。”

当时,看到这个回答我还有些疑惑,不着急是什么优点?

然而,多年以后,我却觉得在这个日新月异,生活节奏如此快的社会上,“不着急”不仅是一个优点,更是一个稀缺物种。

我单位有个姐姐,她在财务室,不管什么时候,你见到她,她永远是不慌不忙、缓慢稳重的样子。

有一次,暗访单位突然到访,各个部门都如临大敌一般,紧张的要命,生怕查出问题。

就在我匆匆忙忙去财务室取档案盒的时候,我看见这位姐姐在那里有条不紊的干着自己的工作,好像一切都尽在掌握。

然而,事实上真的“一切尽在掌握中”吗?并没有。

我无意间听到另一个财务人员说有一笔账对不上,再看看财务室里别的财务和会计,原来,财务室此刻也正手忙脚乱。

我就很好奇的问道“姐,一笔账对不上你怎么都不着急?”

这位姐姐仍用一贯的平稳语气说道“急什么?那么大一笔账,肯定丢不了,何况我平时每一笔账都记得很仔细。现在就是不知道在那里,一会肯定就找出来了。”

遇事不慌乱,是一种态度,是一种沉淀,更是能力外显。

可能是姐姐干了财务后学会举重若轻,更有可能是姐姐凡事不急躁,让她在后来稳坐财务总监的宝座。

纪伯伦在《沙与沫》中写道:

“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,也许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。”

文火慢炖,足以让一锅清水变成浓汤;深耕精植,足以让我们在喜欢的领域有一席之地。

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,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。

董宇辉曾说:

太阳的光照在地上需要八分钟,你的美好、你的不甘平凡、你的宏伟蓝图,也需要时间给人看见,你不是不优秀,只是还没有等到你的时间而已,给自己一点耐心,别急,会好的,会很好的。

人生就是如此,越是惊艳的成绩,越需要历经时光的磋磨,岁月的雕琢。

有一种竹子,前五年以每年三厘米的高度生长,等到第六年一下子就窜出了很高,最终直入云霄。

人生要有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,要有“不慌不忙”的心态,才能遇到“一飞冲天”的机会。

3、内卷现象,并非良性循环。

以前,我是孩子时,我最讨厌父母口中“别人家的孩子”;现在我做了父母,我最讨厌老师口中“别人家的父母”。

我家孩子如今也是上学的年纪,她班家长在群里各种卷,比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,还要在群里各种花式打卡;周围别的小孩父母也是卷出了新高度,不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,就是出游增长见识。

刚开始我也比较焦虑,我家孩子还在埋头苦战简单的加减法,别的孩子都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奥数题,我家孩子还在学习简单的英语,别的孩子就能跟外教老师无障碍交流。

之后,突然有一天,从孩子的应激反应和消极态度上我发现,我的焦虑和随波逐流的内卷,让孩子的状态似乎并没有变得积极。而后在一次跟朋友聊天后,我又发现,很多父母越是内卷,孩子就越是躺平,这仿若是一场无声的抗议。

是啊,父母内卷的路上,是孩子的悲哀。

于是,对于娃的教育,我变得佛系了——每天只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,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,不额外的给孩子增加负担。

蔡康永曾这样描述幸福感:

“我对于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标准是,我可不可以常常对很多我不喜欢的事情说‘不要’。说‘不’,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,是因为你不用强迫自己掉入一个泥沼中无法脱身。”

对于蔡康永这段话语,我深以为然。

自从我在教育娃这件事情上不内卷,不攀比,佛系心态后,我自己心态平和了,和娃的关系变得融洽了、生活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。

教育内卷这个事情,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更不能只有我们受其毒害。

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德峰也曾陷入了教育内卷的怪圈——他为孩子规划最好的人生,铺垫最好的台阶,期盼着儿子能考上复旦大学。

结果却事与愿违,高考结束后,王德峰教授儿子的成绩,差到都快上不了大学。

虽然王德峰教授一家也因为教育内卷受到伤害,但是他比我们普通人好的是,他懂得反思。

后来,王德峰教授顺着儿子的天性发展,不搞规划、内卷那一套。

峰回路转、柳暗花明,王德峰教授收获了意料外之外的惊喜,他儿子竟然爱上了学习,还考上了全球顶尖院校——伦敦商学院。

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“内卷”并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、上升的结果。

凯文凯利在《失控》中说道:

“让生命自由地去他想去的地方,不必担心,他有自己的力量,会自己去适应。”

对于孩子的教育,我们要拒绝内卷,用长远的眼光,陪伴孩子成长,帮助孩子找到自己、见到自己、超越自己,这才是真正厉害的教育。

往后余生,愿我们的教育能准从孩子本心、在等待中沉静,总有一天,我们会与自己想要的结果不期而遇。

End。

花影故事原创作品,专注情感心理领域,以走心的文字,书写有态度、接地气、有力量的观点与故事。

本文话题讨论:对于当下社会的“内卷”现象,你有什么感想?欢迎留言讨论。

关键词:

最新新闻
回顶部